大学习第一课——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上)

编辑:薛丽 发布于:2022-03-29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上)

主讲人:高中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关键词】

八七会议 井冈山 文家市转兵 三湾改编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经过28年的奋斗,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如何探索成功的?本节课程将重点讲解这两个问题。

【大纲】

一、“逼上梁山”

二、上下求索

 

逼上梁山

各位同志,上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堂课,这堂课的名称叫《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经过28年的奋斗,在1949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成功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对共产党的成功至关重要。小平同志曾经这么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句话就明确指出了道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怎么样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呢?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我们党效仿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十月革命是一条工人暴动的成功经验。而我们走的是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周恩来同志说过,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总理这句话就明确指出了我们党的这条道路走的是十分的艰辛的,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堂课,为什么在20年代能够开辟出一条成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这样一条革命道路,我们党有哪些经验?哪些启示?我们来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来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主席曾经说过,当年蒋介石搞四一二政变,搞革命屠杀,一逼二逼把我们逼上梁山,就是逼上了井冈山,这又说明了我们革命道路的一个必然性,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道路是如何探索成功的呢?我们有必要来重新回顾我们党走过这条艰辛的历程。最后我们来总结几条启示和历史的智慧。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问题,逼上梁山。这个题目非常形象的勾勒出了我们的探索过程是一个被动中的探索中共合作以后,经过1924年1月的国共合作,实现了北伐。就在革命高潮来临之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是汪精卫又发动了七一五政变,蒋和汪用枪杆子打压革命,革命出现了第一次的生死危机不管是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反动派进行了大屠杀。对此原来的桂系首领李宗仁有这样一个记录,他说当年在广州我们搞工人暴动之后,国民党进行屠杀。当年的广州全城是鬼哭狼嚎,无辜人民被杀的不计其数,大火数日不绝,精华西北分会时为民国成立以来先有的浩劫。就是对国民党这种屠杀,连国民党的一个重要将领桂系的军阀李宗仁都把它称之为是民国成立以来先有的浩劫,从中可以看出屠杀的严重性。这张图就是当年民国16年,就是1927年,国民党枪决赤党,就是共产党的一个真实图画。据统计,1927年4月国民党屠杀的人达到了12万多。到了11月屠杀的人到了16万多,而到了年底,屠杀的革命群众竟达到33万多人。我们知道到1927年的时候,中共党员已经到了5.8万人,但是经过国民党这场大屠杀,到了1927年底的时候,中共党员剩到不到1万人,呈现出一处白色恐怖的局面。可以说在革命的重挫面前,很多人退却了,很多人畏缩了,很多人脱党了,真的很多人叛党了。

同样在这个面前也有人选择了进取。我们的革命元老徐特立,南昌起义期间的贺龙,就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一个组织,中共产党怎么来应对?1927年4月底到5月初,召开了中共五大,随后在7月12号中央又召开了改组会议,因为此前中央出现过一些右倾错误,为了纠正错误,就重新改组中央领导,选出了中央常委会有五位同志来组成,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这是一次改组会议,随后就明确了要武装暴动。我们知道8月1号是南昌武装暴动,占领南昌,然后随后南下,因为去接应苏联要提供的武器。但是我们知道南昌暴动也失败了。到了8月7号,在武汉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我们称为“八七会议”。这会议只开了一天,但是为了安全期间,将代表接到会议地点的时候用了三天时间。4号、5号、6号,把代表一一地接到会议现场。因为安全,开会以后同样也是用了三天时间,将会议代表陆续运出。这个会议一个主要方针就是土地革命。还有主要问题就是武装暴动。大家知道,就在八会议上,毛主席同志被他提出一句名言,可以讲完之后语惊四座,他讲,我们原来不懂得军事,还是要明晰是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我们原来是搞城市暴动,搞工人运动,包括农民运动,也参与黄埔军校建设,但是没有懂得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道理。当时瞿秋白被选为负责人,他就动员毛主席跟着一块去一趟上海。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主席不说嘛,我不愿意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下湖。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由三人组成,分别是瞿秋白、李维汉和苏兆征三位同志,瞿秋白当时只有28岁,李维汉当时年龄是42岁。苏兆征是位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31岁。他们担负起了在革命受到第一次挫折以后,领导党开展武装斗争的这样重担,形势是极为严峻,也是极为复杂的。我刚才提到了南昌起义,八会议之前已经开始了,因为苏联提出来通过广东向我们提供武器,我们要把部队带到南边去。但是南昌起义转移途中,因为受到军阀的围追堵截,革命就失败了。就在这样一个转折的关头,参加起义的朱德同志他挺身而出,说部队不能散了,愿跟我走到一块走。部队陆陆续续带到了湖南,又在湖南宜章,赢得了著名的湘南起义所以我们讲这是保留革命种子。

我们看到在革命的危急关头,虽然有人退缩,有人畏惧,但是更多的同志选择了革命和暴动,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革命的信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主席后来说一句这样的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至今也是记忆犹新。怎么说的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所以毛泽东也同样没有被敌人吓倒。回到湖南老家,领导了湖南秋收起义,后来上井冈山,探索就起步了。刚才我们谈到了这个大的背景,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道路问题。虽然我们这个时候转向农村,还是没有先知先觉,是一个被动的转移过程,但是这个转折这个转换,是至关重要的。

 

上下求索

我们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也是今天我们谈的重点。就这个道路是怎么开辟的?我们党当年成立是开天辟地,今天我们共产党离开城市,转向农村,当然是局部转移,最后实现整体转移,然后实现了这样一个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这样一个探索。可以讲,这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从整体来讲这个探索过程可以讲是一波三折。走过了沟沟坎坎,曲曲折折,而且破解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难题、思想难题,甚至讲组织难题,我把它叫三大难题。第一个方向问题。革命失败之前,我们在城市进行活动,领导过三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家都知道五卅罢工何等壮观,而且对帝国主义、对封建主义都造成致命打击。但现在要面对失败的困境方向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生存的问题出现了,革命的发展问题又出现了,甚至有人也产生过思想的动摇问题。所以这是第二个难题。在农村生活的难题,在农村解决思想性、先进性的问题。最后一个什么问题呢?毛泽东这支部队上了井冈山,朱老总上井冈山朱毛会师。但是由于当年共产国际的指导,我们可以讲大革命失败与此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就在这个时候,共产国际始终还认为革命的重心还在城市,不管是思想、组织还路线,仍然坚持既往的左倾错误,而这个左倾错误就阻碍了我们讲毛泽东同志探索这样一个艰辛历程,所以我们分为这三个方向,来做一个重点的解读。

我们看第一个,主席是怎么上井冈山的?本来是进攻城市,进入长沙,怎么转转弯上井冈山呢?这里面又可以讲三个层次,也是三个转变。不进城市进山,这是需要胆识的,是需要气魄的。它不仅是个方向,它是个视野。所以我们感觉今天在回顾历史,今天看起来是个常识,但是当年正是反映出来毛泽东那种高瞻远瞩的通观全局的那种非同寻常的那种战略视野。所以第一个转就是上山之转。第二个,就在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明确一个原则,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我们党开始领导军队一个开始。当然了,后来经过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就成为更明确的一个指导原则了。上山,山上有山大王,共产党是先进组织,怎么搞好与山大王的关系?可以说这里边又出现一个统战问题。当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统战,这次上山与农民山大王合作也是个统战,是个政治合作。所以我们讲探索的过程就是解决难题的过程。而且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背后,就反映一个哲学的命题,怎么样调查研究,怎么样实事求是。因为你不是优势,就不能开辟,就不能成功。毛泽东领导了秋收暴动,毛泽东后来讲那是以卵击石,所以毛泽东带着秋收暴动的部队只能往南转移。起初的时候就沿着湖南和江西的省道来走,边走边寻找革命的方向。但是走到了一个地方,叫文家市,这个地方就要重新选择一个路线了,是去湖南?还是去江西?因为部队的成员大部分来自湖南。提出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去湖南,而不愿去江西。但是主席告诉他们,江西军阀矛盾重重,而且兵力不够,就是好打。我们讲吃柿子要找软的捏。而湖南军阀呢,河间军阀,他们的力量比较强,那地方不便于生存,所以主席就力主部队往江西走,目的就是保存兵力。今天看也是个常识,但当年也有很多人反对,毛泽东给他们进行思想工作,说服了他们。早上起来就明确方向了,主席要向战士们讲清道理,为什么去江西,去罗霄山脉,来保证我们的革命的兵力。主席告诉士兵,我们是工农兵,是三个手指头,湖南只是一个手指头。主席就问大家,是三个手指头厉害,还是一个手指头厉害?大家高呼三个手指头厉害。这是毛主席做的第一个比喻。第二个比喻毛泽东说我们是一块小石头,但是国民党这个大水缸不可怕,因为小石头同样能够打破国民党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主席是在里仁学堂给战士们讲两个比喻的。讲话的时候墙头上趴着两位小孩,一位12岁,一位13岁,其中12岁小孩就是胡耀邦同志。当年他就听到了主席这句话深受感染,后来也选择了革命道路。另外是他的表兄杨勇,后来也参加革命。所以我们今天想一想,主席两个比喻多么形象。我们是三个手指头,国民党是一个手指头,这力量对比,3:1。我们人少,是个小石头,国民党是大水缸,但是小石头同样能够把大水缸砸破。所以主席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员能力,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对战士们来讲是极具感染力的、号召力的、凝聚力的。

革命路程继续往前迈进,这个时候大家有点消沉,革命最后怎么带呢?主席又及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因为部队人员也有安源罢工的工人,也有农民的赤卫队,还有一些此前卢德铭的警卫团,怎么让大家能够凝聚一起呢?就需要大家感到官民平等,同样也要明确军内民主原则。怎么体现平等和民主呢?毛主席讲,要支部建在连上,他还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手里抓了一把豆子,如果没有这个手,豆子怎么撒起来,要大家凝聚在一起。就支部建连上,建立市民委员会,体现官员平等,又重新把部队的心凝聚一起了

队伍继续往前走边走就遇到了一些困难,就是向何处去?此时,江西的党委就给中央给毛主席送了一封信,说罗霄山脉有个井冈山,山上有我们自己的人,这两个人是农民山大王,其中袁文才早年也是我们党党员之一。他说你们可以上山落落脚,也有得到别人的反对。我们的共产党能不能上山呢?我们怎么与土匪为伍呢?主席听了之后,又继续做了一些思想动员工作,给大家解开扣子。主席这么说的,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意、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主席概括很形象,第一,有主义。什么主义?马克思主义。有政策,党的政策。有办法,我们可以独辟蹊径,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主席最后说,这个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主席就修书一封给袁文才,希望能够在这地方落落脚。但是袁文才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看这封信非常形象,其实是婉拒了毛泽东上山的请求。毛泽东不是中央候补委员吗?袁文才信这么写道,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我井冈山地方物产不丰富,穷山恶水。犹汪池难容巨鲸,小池子里面装不下这样大的一个容量。片林不栖大鹏,我们小树林里面容不下,难以让这样一个大鹏来休息一下。希望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信先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让大家传阅,大家都很气愤。本来我们要上山,他还不同意,还拒绝我们。有人说,不如我们上山把他灭了。袁文才人比较少,一百人左右。有人说150人,这时候毛主席手下的部队还800多人。毛泽东说了一句话,大家想一想,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有哪一个王朝能把山大王给灭了呢?我们还是要以礼相见。主席想约见一下袁文才,然后约了时间,约了地点。袁文才很担心毛主席派重兵上山,就在他会见地点周围埋伏刀斧手来等候毛泽东来赴宴。但是没想到毛主席只带警卫员,只身而来,两人谈谈革命的形式。而且毛泽东讲我们可以不上山,同时我们还向你提供一百条枪只。袁文才非常感动。不晓得毛泽东这么侠义孤胆,就讲好吧,你就把你的伤员放我这里,我来帮你照顾。你可以在我山周围打土豪,来生存一下。同样毛主席又会见了王佐,也向王佐提供一些枪支,王佐也很感动,像毛泽东提供了一些稻谷,毛主席说本来要买些稻谷,袁文才馈赠稻谷,解决了基本的问题。因为毛泽东他这个部队在周围活动,地主团就在围剿。在危急关头,袁文才、王佐出于侠义,又把毛泽东接上山,终于落脚井冈,实现了我们第一步,敢于上山。

井冈山的条件也并不像王佐、袁文才说的穷山恶水、民贫山瘠。此处虽然人比较少,王佐在山上多少年,为什么能够生存?它这个地方就是群众基础比较好,山高路险,而且处于两省交界之处,敌人还不易来,这是我们当时选的井冈山的比较好的客观条件。第一,物产丰富,起码南瓜汤还是是喝得饱的。第二,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三,敌人不易来,我们就可以先发展起来,所以我就实现了第一步安家井冈,找到自己家了。我们战士可以休息,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刚才已经提到朱老总带的部队,其中里边还有陈毅同志,他们先到了湖南宜章,发动宜章起义、扩军,这个时候也是受到军阀的围剿,生存也极为艰难。后来听说秋收起义的部队某委员带兵上井冈山了,所以毛泽东就派人去联络,然后带兵上井冈山,当时叫朱毛会师,殊途同归。这里还有个插曲,朱毛会师的时候,毛泽东背着一个驳壳枪,他自己说,既然是师长见军长,背着驳壳枪。朱老总说,毛委员,党代表、全体委员书记,怎么你又成为师长呢?毛委员说本来中央命令我去进攻长沙,但是敌强我弱,我带兵上井冈山,中央就派个人特派员叫周鲁来了一趟,免除了党籍。没有党籍怎么干工作呢?就让我当师长。朱军长说不对,开党籍是误传,只是免除你的中央委员职务。毛泽东很高兴,既然是误传,就可以恢复党籍了吗。所以毛泽东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坎坷,但是朱毛会师可以讲比原来条件、人力,我们的兵力就进一步的增强了。到了1928年12月,在平江起义的彭德怀,他们是红五军,也引兵井冈。我们讲三支部队,毛泽东的部队,朱老总他们领导南昌起义的部队,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的部队,终于涓涓细流汇成大河,聚集在了井冈山,人数超过1万多人。

人都上山了,吃饭的问题就迫切了。所以毛泽东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主席善于在众多事情中抓住重心。毛泽东认为这一阶段重心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怎么拢得住?大家都上山了,心怎么拢到一起来,就是思想问题。第二个,怎么吃上饭?1万多人的部队,你就就是艰苦奋斗,同甘共苦还有吃饭问题,敌人要进攻我们。我的兵力怎么展开,有什么战术?有什么军事法则?把敌人打走,把敌人打败,我们要发展。我们看看这样三件大事,看第一个,怎么样拢得住?主席说一句话,党支部是党的基础,当年在上井山途中,为什么支部建连上?这是党的基础,就像造房子一样,房子需要一个牢固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房子就会倒掉。所以毛泽东用了大量的精力来打好基础,来造这个房子。江西本来也有很多党组织,大革命失败,只不过有的就处于地下状态,有的可能解散,有的人也被俘牺牲。所以毛泽东就恢复原来一度存在的地方组织,效应非常明显的,有了党组织有了房子,群众就围拢而来,同样也把这个军队的活力得以重现。这第一个拢得住。

大家看这个PPT上展示的,这是现在保存在很多博物馆里面的当年的一些革命标语。此前的教育什么?要平等,要自由。但是对于当年的江西老表来讲,他们对于平等,他们对自由,何为平等,何为自由?可以讲,没有很深刻的了解。我们这个马克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它的起步在什么地方?就起步在这个时期,大家看左边这个图片,这毛泽东让我们的士兵在墙上粉上标语,上面写什么?平分土地。如果把这两幅标语在对应对比一下,哪个更能让群众能接受,更能深入人心?平分土地,他主观需要是为了生存,平分土地,群众支持我们,老百姓有了粮食,发展起来我们也能补充给养,这是一个主观的需求,客观上本身也属于毛泽东打出来这个口号,打土豪分田地,平土地,它为什么是得人心?所以毛泽东他因为经过调查研究了,主席一个名言,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此前的平等、自由还没到那个阶段,所以毛泽东又让我们的军队打好仗、筹好款,做好群众工作。

所以我们讲群众路线虽然是在后来到延安时期进行完善的,但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很响亮提出来了就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当时我们的部队也占领县城,也建立一些工农兵政权。成立之后练早操练队列,而没有深入做群众工作,军阀一反扑政权就丢失了,而且我们造成一些伤亡,因为没有群众的保护,没有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所以毛泽东讲军队有三项任务,除了打仗,还有筹款,更主要是做好群众工作。所以因为我们是一个人民军队,所以毛泽东起步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毛泽东要探索一个方向,探索一个法则。我们吃住行与群众密切相关。毛泽东带着部队有时候要行军,也落脚在老乡家里。早上起来的时候,主席亲自把煤板、把用的稻草都弄好送给老乡。老乡有的说,毛委员,稻草不算什么,不用整理。但是主席每次都是把一些东西整理好。部队行军中经过村庄,有的群众可能已经走了,但是我们需要盐巴,如果我们今天需要拿盐巴,也会在锅台旁边放上一块银元。留个纸条,将来我们回来的时候要还拿盐巴的钱。看起来是一个小事,其实体现一个纪律问题。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讲的大纪律八项注意。今天我们重温一下,就这个时候形成的。所谓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包括军事指挥,更包括政治上的原则。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各种的问题怎么解决?一律由党来领导。实际上也是进一步明确党怎么指挥枪,党怎么指挥工农政权。第二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都不能拿。因为在军事行动中也难以避免士兵可能拿过,大东西交工了,一些小首饰、小戒指没有交。所以主席明确这些东西也要交公,这就明确了我们是人民军队的性质,一切交回归公,就体现这种公平正义。

在整个行军途中,我们的发展途中还有很多生活细节,怎么处理好与老乡的关系?包括行军途中有没有踩踏我们的庄稼,甚至包括我们怎么处理建设老表的妇女的一些情况,还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探索中、实践中、磨合中,凝聚我们党的智慧,形成了八项注意。第一项,口气、语气说话要和气,说话和气。把中国传统礼节融进去了。第二,买卖公平。买别人的东西要交钱的,而且公平,不是光交钱的问题,物有所值。借东西要还。刚才不提到,主席借别人稻草还还,借煤板还要还,这一直是我们党军队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如果东西损坏了,就要赔。不打人骂人,还是个礼节。不损害庄稼,部队行军中如果踩坏庄稼,有的时候立个小木棍上,面贴上纸条。老乡,对不起,踩坏庄稼了,在这儿埋上一个铜板。不调戏妇女。因为我们有时候在村庄生活,怎么处理好与当地人的关系?最后一个也很重要,不虐待俘虏。战争中我们可能要俘虏一些国民党的士兵来回自由,愿意走给你几个铜板就走吧,第二次又俘虏了。来,还是走还是留?走,给你铜板你继续走。所以这种以诚待人的原则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八项注意,不管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在淮海战役期间,我们俘虏了国民党的将士,大量的士兵,建国以后英国一位元帅叫蒙哥马利,到北京来访问,主席接待跟他谈话。在座的还有谁?陈毅元帅、还有杜聿明将军,英国元帅就问杜聿明将军,当年国民党军队80多万人,怎么打败了呢?杜聿明同志说,我的兵都去他那了,他指着陈毅元帅说,就是讲整个淮战役的成功是由我们当年怎么改造国民党的士兵,这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讲八项注意本身也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一个体现。

敌人一来我们怎么打?毛泽东讲,原来我也没学过军事,是在革命征途中拿起了枪,学会了打仗。袁文才、王佐就告诉毛委员,当年他们的老师叫朱聋子,也授予他们生存的这个秘诀。16个字。毛委员说哪16个字?袁文才、王佐说。他们老师讲,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毛主席一听很形象,结合革命的实践,特别是革命战争的这种锻炼,他与朱老总在革命的过程中,把它上升为我们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我们称为游击战,16字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因为这东西要好记,士兵才能运用,还能容易懂。活学活用,大家都非常熟悉,敌进我退,敌人重兵压境,我们是进攻还是暂时退却?那我们不如暂时退却。这个当然了,如果暂时退却,会把敌人引到我们山里来,引导村里来,也可能让我们的村庄村民出现一些不必要伤亡,会打破一些瓶瓶罐罐,但是这是很必要的。如果敌人住在山里,住在村里,那我们就骚扰他,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我们抓住抓住敌人的鼻子在山里搞游击,把他拖的。我们叫胖的拖瘦,瘦的拖死,等到他要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打了。敌退我追。主席不讲嘛,宁可伤及五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我们讲当年毛泽东朱老总他们概括的这样一个16字口诀,这是我们讲的军事上的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党原来不掌握军队,现在有了自己军队,我们党怎么把队伍发展壮大呢?必须有很好的军事原则。我们是弱,我们暂时的弱,但是我们之所以一仗一仗地打,能打赢国民党,打赢所谓的强者,这不是一种智慧吗?所以我们今天反复琢磨咀嚼,这16个字,看起来是一个军事法则,其实是我们党的一个生存法则,是我们党、是毛泽东等人的一种智慧,进和退的关系。你停,驻是停下来吗?你停,我要动起来。敌疲我打。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我要找主动我打你,敌退我追,你被动了,我要主动,我追上去。所以大家有时间可以反复的咀嚼消化这样16个字口诀,我觉得对我们理解共产党这种军事上的智慧,很强的这种哲学指导意义。

后来就实践了,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黄洋界之战。当时毛主席他们下山去执行其他任务去了,守卫山的人又比较少。主席听说山被围了,又马上赶回来。但是山上的同志一个是守着山,掌握主动权。第二,发炮,又把敌人司令部给炸了。当时我们气势非常好,声望非常高,毛主席在奔向井冈山途中,即兴的做了一首诗,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江月·井冈山》。今天我们一块来重温一下,感受主席那种浪漫的情怀,和听到这种革命喜讯的那种喜悦的心情。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大家来看到16字口诀怎么运用到战争中去的?一,这几个过程,敌进我稍微退一下,守住山。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们趁胜追击。所以黄洋界这仗打完之后,整个江西周围影响非常大,对鼓舞士气也非常重要。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213号 | 邮编:473000 | 邮箱:nymmxl@163.com | 电话:0377-62298692

中国民主同盟南阳市委员会 | 豫ICP备18040505号-1新闻报送入口